悚動版標題:兩週衝刺!一次就上公費留考!實際上:花了二十五年準備,因為從出生以來的人生每一步都替未來鋪路,才有這個以我的普通出身家庭來說,算是幸運的結果。我報考的學群與科目:農林漁牧類農作物安全管理之採收後處理。在這邊把些許還記得的部分記錄下來,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人。
前言
筆試只是一個最基本的門檻,會回答題目跟研究能力或畢業之間沒有直接的關連,因此面試的成績佔比也已經由古時候的 20% 提高到 40%。前輩們的經驗是筆試成績大概就定生死了,但現在是有可能透過面試的表現來翻盤,而且相同的學群會一起面試,名額會互相挪用,所以考完筆試也不能鬆懈!筆試結束到成績公布之間有超過一個月的時間,成績公布到繳交面試資料則只有十天。研究計畫最好筆試結束就開始寫,千萬不要像我一樣等收到成績單了才開始想要寫什麼題目!
書面準備
由前人的經驗整理來看,每年要求的資料不盡相同,但是一定會有一份申請表,以及研究計畫。研究計畫是重頭戲,其他書面資料都可以簡單地從研究計畫摘錄下來修改。老實說我也不大會寫,只是把我實際經歷的時間安排在此簡單記錄一下而已。
時間安排
我在收到成績單之後才開始面對要寫計畫的現實,千萬不要這樣做,最好考完筆試就開始準備囉。我開始寫的時候剩下一週,一週七天的時間安排上,前兩天用來天馬行空地探索可能的題目,包括找了理想的學校相關教師的研究、看看自己感興趣的分子生物相關研究與採收後處理有關的主題。第三天通勤的路上突然想到自己文獻報告過的一種技術,噴灑雙股 RNA 在植物上,不造成基因改造的情況下造成基因默化的效果,是否有可能應用在調節採收後蔬果的後熟程度,或是解決與病害有關的問題。往這個方向找之後便發現當時前幾天才剛出刊的 Review。對於發現自己突發奇想的點子已經有人正認真地在做的感覺其實有點複雜,一方面是那種覺得自己終於跟上科研前沿卻還是不夠創新的感覺,另一方面則是至少研究計畫寫起來可以有個參考的依據。第四、五天在逃避現實中度過,但也是找了十篇相關的文獻,看過摘要了解目前這個研究的發展程度、目前的困境、以及未來的方向。最後兩天才真的打起字來組織成真的適用於採收後處理的狀況。繳交期限的前三十分鐘才開始使用 Endnote 插入引用文獻,最後一分鐘才完成上傳,真的是差一點點就前功盡棄了,而且給評審們看這種沒有修改過的東西實在也是很不好意思。
撰寫思路
這份出國研究計畫,其實可以分成三個面向來看,用「身、心、技」來比喻的話,身就是內容,除了實際的學術主題以外,還包括試驗設計、預期結果、未來發展與回國後的應用;心則是整篇計畫的概念,必須塑造出一種必然性,自己的出身、經歷、以及時代都使得撰寫者是在命運的安排下,最適合由教育部出資補助出國留學,將來也必定會回來 make 臺灣 great again 的人;而最後的技,大概就是專業的學術格式,適當的斜體與字型、引用格式、以及其他任何加分的條件。
收到成績單之後,分別跟指導教授杜宜殷老師與王自存老師請教了可能的研究方向。對於到底要寫什麼主題困擾了好久,雖然我們研究室有不少採收後處理有關的乙烯生合成與訊息傳遞相關分子機制的研究,但是我個人對於產業的實際了解並不夠多,對於學術的喜愛也可能讓我深陷象牙塔中而不自知。其實現在想起來這些猶豫與原地打轉的過程也都是不必要的,基本上只要願意寫,評審們都看得到付出的用心,就算寫的計畫可能在試驗設計、成本、或綜合考量下有不切實際的疑慮,評審也沒有批評的必要,畢竟學術就是讓這些無限可能在實際社會中,逐步探尋真相向前邁進的力量,但是千萬要記得審題。以我的情況為例,學群名稱是「農林漁牧類農作物安全管理之採收後處理」,先從小的「採收後處理」部分來看,其實普遍人們對於採收後處理的終極想像,就是希望可以延長保鮮的時間,又維持高品質。這樣的方向就容易導向處理技術的改進,可是純粹技術題目可能不見得夠吸引人。而且老實說,商品損失只是小事、吃出人命才是問題,比起量性的產量或收益增加,食品安全問題這種基本的質性改進才是足夠受到重視的條件。這也剛好回頭呼應到學群名稱「農作物安全管理」,而且這名稱也點出光是有技術還不夠,管理制度的調整才有可能改變社會。因此連結採收後處理與食品安全,便把考慮的方向縮小到農藥殘留、微生物污染兩項,我個人對農藥不熟悉,便試著從微生物的角度來思考,最後才有了『噴灑誘導式 RNA 干擾技術應用於減少採收後蔬果之真菌病害』的主題。
總而言之,透過審題來找自己好發揮的研究主題,將自身經歷、專長與主題連結,點出目標留學學校的特點,以及真的學有所成的話能夠如何回饋臺灣。
繳交書面之後,實在有點沮喪,繼續逃避現實,面試前一天打了整天的 Paladins。
面試現場
週二交出研究計畫到星期天面試之間我呈現很頹廢的狀態,因為不知道還可以做什麼準備。現在想起來可以把相關的文獻看熟一點,書面沒有寫好的地方就要靠現場口頭補充,不要放棄希望啊。星期天早上九點報到,在博雅的 201 大教室坐著等,負責的人員會看心情一次叫一個或兩三個出去到未知的地方。也就是說排序在自己前面的人被叫出去之後,可能很快就輪到自己也可能還要等很久。聽說要用英文自我介紹,我便趁這等待時間時間練習一下。
輪到我被由大教室叫出去之後,跟著走上樓走到面試官所在的小教室外面等,前一位剛好就是認識的學長,他一出教室門我還來不及跟他討教可能的情況,教室內就已經準備好輪到我進場了。教室內有五位評審,面向黑板而坐,我的位子就在黑板前的正中間,桌椅都有。農林漁牧群的評審委員都相同,所以每個委員都來自不同的專業子領域。由看起來最資深的委員要求我用英文簡單介紹自己以及研究計畫,之後由跟該專業有關的老師主要提問。老師以問題的方式告訴了我研究計劃的諸多改進方向,比如試驗設計要跟現行產業所用的方法當作 benchmark 來比較、低溫冷鏈是否會降低雙股 RNA 的吸收與作用、以及最關鍵的我的立論點聲稱要解決的農藥殘留問題可能其實原本在採收後處理流程上就不存在等等,總之當下雖然冷汗直冒但也從這些認真的回饋中學習到很多。跟研究計畫相關的專業問題問完之後,其他委員也問了跟過往經歷以及生涯規劃有關的問題,像是履歷上提到經濟部工業局主辦比賽獲獎的專案是否還有繼續經營?實際上打算去哪幾間學校讀博士?英文檢定考得如何?兵役問題解決了沒?我書面上聲稱要銜接學術與田野,實際上打算怎樣執行?或者不同專業的老師也會問採收後處理學的基礎問題,像是採收後處理的病害概況等等。
老師們的表情都頗和藹,如果有說明不夠清楚的地方也都可以在老師的表情上看出端倪,趕緊解釋清楚一點。最後在時間差不多的時候結束,現場其實感覺不出面試情況的好壞,直到今年拿到成績單才知道結果。面試分數的基準是 80 分,如果有在 80 分以上就代表是偏向正向的吧,我只拿了 81.40 ,雖然沒有被扣分,但是看得出來我還有不少進步空間,最後很幸運地剛好當孫山。筆試與面試的成績會一起計算,之後整個學群的最終成績再一起比較。今年智慧農業沒有考生錄取,採收後處理名額原本只有一個,結果錄取了兩個,所以真的是一刻都不能鬆懈,抱著希望就有機會!
實在是不大會組織文字,希望這樣的經驗分享可以讓想要了解的人感到輕鬆一點,如果有什麼想知道的也請不要客氣~我都很樂意回答~